咨询电话: 13704000378
被美国抛弃只能自力更生莫迪的“印度制造”梦有望实现吗?!
发布于 2025-08-20 06:51 阅读()
8月16日消息,印美两国之间的第六轮贸易协议谈判或将推迟延期。此前,美国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宣布对印度商品额外加征25%关税,并额外征收25%的罚款,总体关税税率达50%,使印度成为美国在亚洲关税最高的贸易伙伴。
这直接引发印度国内反美情绪升温。印度多地爆发反美示威活动,民众自发抵制麦当劳、苹果等美国知名品牌。莫迪则借势呼吁民众支持“印度制造”,鼓励全国共同推动产业自主与技术自立,以打造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为目标,加强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特朗普关税冲击原有国际贸易秩序。对于印度这一新兴经济体而言,既是挑战,更意味着机遇。在这场全球贸易规则大洗牌中,印度是否能顺势而为,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呢?
今年2月,莫迪与特朗普高调宣布到2030年前要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暗示美印双方将签署新的全面贸易协定,当时被视为印美战略合作深化的象征。莫迪还邀请特朗普参加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印度举行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峰会,并化用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口号自创“让印度再次伟大”(MIGA)的宣言,称两者结合是“通往繁荣的巨大伙伴关系”。
但随着美国政府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美印之间“称兄道弟”的蜜月期被关税大锤彻底击碎。过去18个月内,美国累计取消对印关税优惠涉及的商品价值高达370亿美元,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FIEO)估算,若当前关税长期化,印度年经济损失或达70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为占据在解决俄乌冲突中的主动权,将“不从俄罗斯采购能源”“向俄罗斯施压”视为支持乌克兰的政治表态,但印度则坚持认为采购俄油是维护自身能源安全以及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特朗普将政治与经济深度捆绑的贸易式谈判策略与莫迪政府的务实经济发展态度产生了剧烈碰撞。
更令印度政府难以接受的是,美国在克什米尔这一敏感问题上突然转向“中立”立场,被印度舆论普遍视为战略背叛。
关税的刀锋划破了美印“蜜月期”的滤镜,也点燃了印度街头的怒火。社交软件WhatsApp上流传着一份表格,详细列出可以替代外国货的本土品牌,许多印度网民发帖谴责美国关税,呼吁停止购买美国商品。与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关系密切的本土主义组织,迅速在全国各地举行小型集会,敦促民众抛弃美国货。面对美印蜜月期的破裂与特朗普的单方面冷遇,莫迪多次强调“Make in India”和“自力更生”战略。在集会上呼吁民众支持印度本国产品。
但在民众的狂热诉求和政客的高声吆喝背后,印度的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仅凭民族狂热无法弥合的鸿沟。
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独特的“服务业优先”路径,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大,信息技术外包产业尤为突出,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2025年制造业占GDP比重仅为14.3%,服务业是当前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强牵引力。由于服务业产业链条和集群效应远弱于制造业,这种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造成印度长期就业岗位不足、货物出口乏力、贸易逆差过大等问题,也导致贫富分化加剧、产业缺乏联动等系统性弱点。
自莫迪2014年上任以来的10年,印度经济发展较快,最快于2027年有望成为全球GDP总量排名第三的经济体,被西方和印媒吹捧为“有望替代中国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中心”,也因此被视为中美战略竞争中的关键摇摆力量。莫迪政府通过“生产关联刺激计划”等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印度制造业,三星、富士康等国际巨头纷纷在印度设立生产基地,推动了印度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在智能手机供应领域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国,占据了44%的市场份额。然而,印度发展本土高端电子制造成为瓶颈。深入分析印度制造业的产业链现状会发现,即便是苹果公司在印度组装的iPhone15,其核心零部件的进口率仍然居高不下;被誉为“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其芯片设计公司高度依赖来自欧美的EDA工具;塔塔集团新建的半导体工厂,仅能生产45纳米制程的芯片,与国际主流的3纳米技术存在代际差距。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以及产业转移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多元化的生产布局,以降低风险并提升竞争力。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众多企业积极寻找“中国+1”的替代方案,以分散供应链风险。2024年,印度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包括再投资收益在内,达到了810.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仅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就吸引了174亿美元的FDI,同期增长87.1%。从长期视角来看,在过去的11个财政年度里,印度累计吸引了价值7487.8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过去25年间印度所接收的10723.6亿美元FDI总额的近70%,这一数据反映出印度在全球投资市场中的吸引力正在稳步上升。
从人口实力和地理条件上来看,印度和中国一样幅员辽阔、拥有十几亿人口,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天时地利”。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与印度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形成了鲜明对比。世界银行《2023年国民总收入(GNI)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2850美元,而印度则为2380美元,这种成本差异成为了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印度转移的重要因素,为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尽管当前国际局势变幻与国内优势凸显给印度制造业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但印度目前仍面临着一系列无法忽视的发展困境。
首先,印度常因基础设施短板、物流效率不足、电力与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备受跨国公司诟病。在2023年全球50大港口名单中,印度的港口无一上榜,印度港口无论是货运效率,还是基础设施质量,都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印度的大部分港口航道深度较浅,难以承接大吨位船只,港口设施老旧、基础建设薄弱,货物拆卸还在以传统的卡车装卸为主,且多数港口由政府主导运营,缺乏高效的市场化管理模式,缺少自动化设备、货运能力不稳定,工人罢工频繁,工作效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迫使停靠印度港口的货船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停泊成本和时间。
更重要的是,拥有完整、高效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才是承接世界生产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各大产业集群几乎实现了“一站式”生产和供应服务,但印度在产业集群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不完善从根本上阻断了印度制造业“本土化”与“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径,而核心技术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则让印度在高端制造技术方面“受制于人”。
印度本国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投入不足,技术型人才稀缺,高端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劳动力素质难以充分满足制造业的需求是印度制造业发展路上的最大绊脚石之一。
印度政府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效益不足、政策不稳定等实际缺陷,许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面临政策变化和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政策层面的“荡秋千”效应使得本国制造业得发展更像是在走吊桥,危机四伏。
此外,印度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工业投资动力不足,企业竞争力难以提升,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这些问题综合起来,使得印度制造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道路上面临重重挑战。
此外,印度国内语言方言、宗教信仰和等级观念丰富而复杂,各邦政治独立性强,缺乏政策协同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区域协同合作,进一步削弱了印度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塑的浪潮中,莫迪政府的雄心壮志和民族主义的崛起为印度制造业注入了强大动力,但薄弱的制造业基础、不完善的产业链、核心技术的缺失以及基础设施的短板等使得“印度制造”梦仍然遥远。
可以确定的是,印度不必要刻意迎合,摇旗呐喊“让印度再次伟大”,也不可能复制中国的来时路。作为多极世界中的新兴力量,印度在地缘政治和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可小觑,未来仍需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青年学人团队,关注全球治理、贸易风云、社会文化,旨在促进国际理解,让世界各地的彼此听到。欢迎腾讯新闻的读者们持续关注我们的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开始安排”普京与泽连斯基会面?美抢先预告,德法呼应,俄罗斯口径截然不同
续面事件面馆已被打2.1万条差评,市监局回应:对于面馆的投诉举报正在调查中
乌克兰被曝要俄“全额赔偿战时损失” 俄方:乌军在库尔斯克已造成超30亿卢布损失
辽宁小伙送外卖认识美籍幼师5个月闪婚:在电梯里一见钟情,现在每天互相学习中英文
贵州男子在离婚冷静期毒杀儿女,作案前带娃吃饭称“最后的狂欢”,孩子母亲:希望法院严惩
代码暗示苹果正为 Apple Watch 测试 Touch ID 指纹识别
三星Galaxy Tab S10 Lite平板曝光:10.9 英寸屏幕,支持S Pen
小米推出 5000mAh 22.5W 自带线超薄充电宝新品:众筹价 139 元
新闻资讯
-
被美国抛弃只能自力更生莫迪的“ 08-20
-
纳米技术产品有哪些(关于纳米技 08-19
-
分享]纳米加工技术 08-19
-
环球快资讯丨纳米技术是什么?纳 08-19
-
国产从3个方向围攻ASML一旦 08-19
-
重大突破!我国首台电子束光刻机 08-19
-
华裔科学家突破1纳米芯片技术人 08-19
-
未来制造:技术驱动下的产业革命 08-19